2月7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迎来了兔年首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经过4个小时的采集,来自我区的党员青年王澜波成功采集了39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的血液病患者送去新春的“生命礼物”,同时王澜波也成为江苏省第1135例、南京市第140例、江宁区第1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希望我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心,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今年37岁的王澜波就职于南京一家母婴龙头企业从事监察审计工作,“2019年去参加献血,有志愿者过来跟我宣传造血干细胞的作用,之前通过电视了解这个事情,知道能救人,当场就加入了。”抱着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一命的想法,王澜波加入了捐献志愿者队伍,没想到三年后,他就接到了江宁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了自己与一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配型相合,“成为捐献志愿者时我的想法就是救人,既然配型成功了,就应该兑现诺言,捐献是义不容辞的。” 王澜波当即表示同意捐献。
王澜波入党已经将近十年,他的父亲和爷爷也都是党员,父亲还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受家庭影响,王澜波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坚持无偿献血已经有10年,还签署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在他看来,自己做的这些都是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是我们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一种信念,就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要主动地帮助别人,和我父亲保卫祖国起来,我做的只是一件小事,这是每一名党员都会做的选择!” 带着家人的支持和祝福,他开始调整身体状态,准备奔赴这场“生命之约”。
经过高分辨配型和身体全面检查,2月2日晚至7日上午,王澜波在医院注射了9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7日上午9点采集开始,随着仪器循环转动,顺利分离出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一袋“生命种子”即刻被送至患者所在医院,奔向另一个生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段话、一个故事,这些看似平凡简单,却能点燃更多人心中向善的火焰。王澜波表示,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回馈组织关爱、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
通讯员:张鸥
记者:王妍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