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今年,我区全面启动8家江宁特色“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通过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 王墅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位于天景山公寓春秀苑内,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15分钟人社服务圈”。 市民孙女士由于自身原因,一直未找到合适的工作。王墅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服务专员在走访中了解到了她的情况,通过走访联合南京佑天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她开设一个公益性岗位——做后勤辅助,在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期后,孙女士已经完全适应这份工作,如今她已成为一名正式职工。在立足五类困难群体的基础上,服务站将服务扩大至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其他各类就业群体,通过社区网格员定期入户走访,精准锁定就业困难群体,掌握困难人员基本情况,为困难就业群体量身定做岗位信息、政策信息和培训信息“三张清单”。同时依托社区临近义乌商品城、江广创艺广场的优势,加上周边工厂单位较多,建立个体工商户、企业单位用工信息库,搜集企业用工需求,走访调研服务站周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收集适合就业群体的岗位信息。除了线下 “一对一”上门服务,服务站还开发了线上服务,通过高校毕业生求职小程序、社区网格群、社区公众号等方式推送,实现数据实时汇聚处理分析,打通就业服务 “最后一米”,让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就在身边”的幸福感。 让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技能,能够大大增加实现就业的机会。为此,服务站联合街道相关部门,把开展政府补贴性就业技能培训作为解决困难人员适岗能力不足问题的“关键一招”,推动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发月嫂技能、创业意识、职业技能等市场紧缺易就业的政府补贴类培训项目,提高就业培训上岗率。从今年6月服务站启用后,王墅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已帮助13人解决就业问题。

|
下一步,我区将不断深化就业服务机制,紧扣企业、人才、群众“急难愁盼”,坚持“站点靠着困难群众建,服务跟着实际需求走”,实现“阵地建在家门口,队伍沉入网格里,服务送到心坎上”。张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