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人体器官芯片医药大模型在江宁问世 用于药物试验,加速新药研发(电视)
2023-10-17来源:
00


【口播】记者昨日获悉,全球首个人体器官芯片医药大模型在江宁问世,将用于替代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有效助力新药研发。

【配音】人体器官芯片是一项变革性生物医学新技术,借助干细胞、生物材料、纳米加工等前沿科技,科研人员在U盘大小的芯片上模拟出跳动的心脏、呼吸的肺、流动的血管等生理系统。

【配音】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院长顾忠泽教授,是国内首批开展人体器官芯片研究的专家,其团队通过10多年的潜心研发,在器官芯片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成功构建了肿瘤、皮肤、心脏、血管等多种器官芯片。

【同期声】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院长   顾忠泽:(23秒开始)在这个芯片上,可以模拟我们人对药物的代谢,包括毒性等功能。它主要的目的是用来在我们生物医学的实验里面,部分或者全部地去替代临床或者动物实验。(1分28秒开始)最初的研发是在2011年左右,//当时的(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看准了国际未来发展的这样一个趋势,所以我们内部立项,组织教授和团队来进行这个研发。

【配音】当前,器官芯片已被国际生物医学界视为非临床研究的重要手段。顾忠泽教授团队在这方面提前布局,克服了统一细胞生长方向、为体外细胞搭建仿生血管等技术难题,已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配音】过去一年,他的团队与华为公司发挥各自在器官芯片和人工智能上的优势,开发了全球首个人体器官芯片医药大模型。该模型以华为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华为组学大模型和自研细胞影像大模型为基础,结合器官芯片湿实验,助力药物研发全流程。过去一年多,人体器官芯片医药大模型学习了17亿个化合物结构、60多万张细胞影像、数十亿模型参数,取得多项阶段性应用成果。顾忠泽教授团队在大模型的助力下,对超过1万个非肺癌药物进行筛选,已经找到新适应症药物,并开始专利申请及研发;针对超50个病人来源器官芯片影像组学和基因组学进行分析,找到了1种全新的结肠癌预后不良的形态学标志物。

【配音】在新药研发领域,一款原创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元、研发周期大于10年。

【同期声】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江苏运动健康研究院院长   顾忠泽:(53秒开始)长的周期主要来源于我们模型不准确性,也就是我们使用的动物模型跟我们人不完全一致,但是很多实验我们并不能直接在临床上进行实验,所以我们需要更加准确、更加快速、更加廉价的模型,去对药物进行测试,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缩短药物研发的周期。在这方面的话,人体器官芯片可以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配音】目前,顾忠泽教授团队研发的器官芯片已应用于疾病建模、药物筛选、航天医学、化妆品评价等领域。该团队正在牵头起草国家标准计划《皮肤芯片通用技术要求》。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