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九九重阳节。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老年工作,关注老年民生,不断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老年人物质和文化生活更加美好,敬老、助老、爱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为老年人创造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环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无限美好。重阳节前夕,淳化街道青龙社区开展“丹桂飘香,金秋送爽”文化活动,为老人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大餐。活动现场,社区15户居民获2023年“最美青龙人”,青龙社区已连续评选12届“最美青龙人”先进典型,激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关老,今天阳光真好,一会我收拾完屋子,就推你到楼下晒晒太阳。”冯秀梅是一名养老护理员,每个月她都会到淳化街道天景山小区的关民伟老人家,帮他打扫卫生,收拾屋子。冯秀梅的到来,也给关老的生活带来欢乐。冯秀梅是区民政局推出的“小江家护”系统的一名护理员。和冯秀梅一样,目前全区共有200多名养老护理员,她们身着统一的马甲,背着统一的护理包,为全区7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85周岁以上老人等特定对象提供居家上门照护服务。除了享受政府购买的居家上门照护服务,遍布城乡的各类养老服务组织也让老年人找到了“家”的温暖。上午10点,在秣陵街道牛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罗慧正与姐妹们一起排练舞蹈。崭新的康养设备、舒适的环境和众多免费体验项目,让老人们赞不绝口。“政府想得真周到,把养老服务中心建在小区里,不仅方便,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近日,牛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上榜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拟命名名单,该中心内设有康体室、书舍、多功能室、诊疗室、用餐区,旨在形成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服务为支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服务。近年来,围绕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我区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规范服务补贴制度、开展特殊群体延伸服务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入手,今年新增10个市三级(含)以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着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夯实社区养老基础,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速增效,使辖区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早上10点半,小布走进“江宁养老”助餐点黄家馄饨店看到,老人们正有序用餐。价目表上,清晰地贴着锅贴、烧饼、五香鸡蛋、馄饨等一些易咀嚼、易消化食物的菜单,适合老年人口味。通过优化财政补贴政策,江宁户籍75岁以上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早餐3元、中餐4元、晚餐4元的财政补贴,以小碗馄饨为例,售价7元,老年人仅需支付3元。“3块钱喝一碗馄饨,再加一个茶叶蛋,就能吃饱,太满足了。”现场老人点赞道。据悉,像这样的助餐点我区共有201家,让广大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了贴心的服务。截至2022年年底,我区户籍60岁以上老人达23.1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8.3%。 围绕老年人就餐多样化、便利化的需求,我区与“苏客”“和善园”“青露”“包子哥”等连锁中式餐点品牌合作,将老年人家庭周边的社会餐饮门店发展成老年人助餐点。去年,我区社会化养老助餐点首次开进农村,让农村老人也能享受更多福利。未来,“银发助餐”服务还将嫁接更多优质连锁餐饮品牌进行合作,为老人提供更多的优质助餐服务。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