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区、全市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江宁高新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高”“新”目标,坚持“争第一、创唯一”,努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科创森林”枝繁叶茂,构筑科技创新坚实基础
日前,省发改委和省科技厅分别公布2023年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名单,江宁高新区企业万德斯申报的“江苏省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和正大天晴顺欣制药申报的“江苏省创新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凯基生物申报的“江苏省生物试剂关键原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入选。
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是引导高端人才及团队聚集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平台共建、创新人才培养等,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创森林”的重要板块。
今年以来,江宁高新区坚持引育结合,建立梯次培育机制,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支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园区载体平台建设和提档升级。
今年截至目前,园区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94家,约占全区23%;推荐申报高企254家,同比增长38.8%;组织申报江苏省独角兽、瞪羚企业32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新增省级科创载体4家。当前,江宁高新区“科创森林”愈发枝繁叶茂,为科技创新构筑坚实基础。
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厚植高质量发展动能
今年8月,江宁高新区企业前沿生物及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四川前沿,接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申报的药品FB4001(特立帕肽注射液)ANDA上市申请批准前现场检查,获得“零缺陷”通过,为该药品上市打下基础。
此前不久,前沿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长效HIV融合抑制剂、中国首个原创抗艾滋病药物——艾可宁(注射用艾博韦泰)的核心化合物专利“HIV感染的肽衍生物融合抑制剂”,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
前沿生物由国际抗艾滋病领域知名专家谢东博士领衔,该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是江宁高新区坚持人才引领,驱动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江宁高新区切实发挥“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推动作用,正加快培育、集聚和使用一批“高精尖缺”人才。
“四链融合”“校地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7月21日,2023年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生物医药产业专场活动,在江宁高新区启动,现场征集来自园区生物医药企业需求12个,涉及高性能医用激光器,智能肢体康复机器人等技术领域,意向投入金额约2100万元。这些需求的解决,将有效提升企业技术研发能级,赋能产业跑出“加速度”。
10月28日在江宁高新区举办的软通动力工业元宇宙 2023 创新发展论坛上,软通教育与江宁大学城南京晓庄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深度融合校企资源,合作建设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学院,发展和繁荣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助力园区相关产业发展。
江宁高新区全方位支持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依托辖区科教资源优势,推动高校院所优质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嫁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程,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截至目前,江宁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5.19%;1-9月,园区发明专利授权量1243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339件,高维持年限(11年以上)发明专利量455件。
特色亮点纷呈、指标高位运行,勇当全区、全市创新活力标兵
今年以来,江宁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特色亮点纷呈,相关指标高位运行,勇当全区、全市创新活力标兵。截至目前,园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增速达16%,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1.6%,企业发明专利授权数454件;新增入园企业数252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完成入库1194家,技术合同交易额39亿元。
同时,江宁高新区坚持“完成指标是基础、提升特色是核心”的工作基调,全力彰显园区创新特色和高新成色。园区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站备案;推动麦澜德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推动高精船用、贝迪新材料、苏博特、正大天晴4家企业获批省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立项数居全市高新园区第一;推动苏博特获批“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推动容测沈学其成功入选国家重大人才B类计划,占全区三分之一;1项专利获得首届江苏专利奖金奖(苏博特),2项专利获得首届江苏专利奖优秀奖(前沿、万德斯)。
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用新技术培育新产业,用顶尖人才集聚资源优势。当前,江宁高新区正全力打造“3+X”创新型产业集群,继续巩固和强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与未来产业集群,全力推进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助力全区“5+4+5”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和中国式现代化江宁新实践走在前做示范。
通讯员:江高轩 记者:林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