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区。”围绕“科技创新”这一关键词,人大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为江宁加快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建言献策。
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激励政策、举措,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江宁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区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松林表示,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推进智能电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我们在控制领域,直流和柔性直流这种控制保护上,我们已经做到了安全、自主可控,而且是在现场投运,这个技术应该是目前卡脖子、最难关,我们已经攻克了,我想我们后续还是围绕总书记的嘱托,在这个关键的产业链的上下供应链,做好我们南瑞继保应有的贡献。”陈松林说。
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校多方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动能。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区将建立“院所+技术经纪人+企业”成果转化机制,做大做强“院所经济”,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以上。区人大代表冀民说:“报告让我们也看到了信心,看到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去年引进国家级人才将近100人,加强高校与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对接,让他们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研究的能力,能把好的成果转化落地,服务我们的地方,服务我们的企业。 ”
区人大代表李庆说:“校友经济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科创转化平台和招商引资平台,也应当依托我们高校的优势,根据校友所分布的行业特性,有针对性地去开展精准孵化工作和产业协同工作,从而有效促进“四链”融合中间环节的对接效率,提升转化成功率。”
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放大“人才强区16条”政策效应。区人大代表施渊籍所在的中科南京移动通信与计算创新研究院,主要开展卫星通信领域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他希望我区坚持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我们不仅是创新链跟产业链要结合,另外一点,在产业链本身、内部也是要联合的创新,这样会对我们未来整个科技工作起到一个支撑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人才新政,我觉得在这一点上现在已经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我的一个建议和想法就是希望在人才评价这个方面能够有多维度的考量。 ”记者:徐蓉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