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禄口街道白云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睦邻点运营后,村里的王桂兰奶奶就成了常客。今年81岁的王桂兰经常感到腿酸无力,以往只能自己在家用热毛巾热敷缓解,自从家门口有了睦邻点,解决了她的这一烦恼。“只要有时间,我每天都来泡足桶浴,每次一个小时,做完感觉特别舒服,比在家用热毛巾热敷管用多了。”王奶奶告诉记者,除了可以做足疗,站点的中医理疗和中医定期坐诊服务,也给附近老人带来极大便利。
如何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将优质养老服务资源下沉,是我区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据介绍,我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24万人,老龄化程度达19.43%。我区从推动“多样化”机构养老、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打造“智能化”居家养老三个层面,加快推进养老领域民心工程和实事项目,让每位老人都能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优质养老服务。像白云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样的互助养老睦邻点,去年我区共建成25个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做到有服务场地、有设施设备、有服务内容、有工作人员、有运营经费。
上午10点半,白云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康复理疗室内,10多个老人正在这里做着康复理疗,怕老人寂寞无聊,理疗室内还贴心地安装了电视机,方便老人一边理疗,一边打发时间。王桂兰老人告诉记者,只要有空她每天都是雷打不动地9点来到这里,“泡”足桶浴。说是“泡”,其实根本没有水,记者看到,这里的足桶浴是通过电流加热的形式,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老人只要将双腿放进桶内,按动开关,就能自动加热,非常地惬意、舒服。“适合老人的就是最好的。”据禄口街道老龄委主任谢文介绍,为破解养老化产品同质化的难题,白云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之初,他们就征求老人的意见,大多数老人反映上了年纪,腿脚和腰部经常酸痛,让他们饱受折磨,为此他们多方奔走,积极寻找对策,最终引进了一批足桶浴和中频静电治疗仪,深受老人欢迎,每天老人们都是早早地过来排队,进行理疗,“小站点”解决了“大需求”。
宽敞明亮,温馨舒适,这是记者来到新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第一印象。来到中心,一阵悠扬的歌声飘入耳中。闻声进入,只见多功能室内,四五个老年人正在排练歌曲。陈国芬老人来自陕西,可她告诉记者,她一点都不想家,“社区为我们这些老人想得很周到,以前我们只能在小区的空地上排练,刮风下雨很受罪,现在好了,社区不仅提供了场地,还免费提供音响设备,太贴心了,在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与白云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同,这里服务的老人年龄不算大,有一定的业余爱好,他们多半是跟着子女来江宁生活的新江宁人。为此,中心开展的服务内容多以文化娱乐为主,定期举办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欣赏和参与的机会,还可以激发老年人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同质化的服务已满足不了老人多元化的需求。” 据谢文介绍,他们在打造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的过程中,充分尊重老人的意见,始终秉承服务围着需求转的原则,只打造适合老人的,一切以他们满意为出发点。
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享受专业服务,是大多数老人的养老心愿。为此,我区将服务下沉至自然村一级,打造实体站点,提供“15分钟养老服务圈”,织牢织密养老服务网,完善老年人服务体系,将专业化服务送到老人身边,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用心用情为老年人的“幸福”加码……今天的江宁,正在让“夕阳红”越来越美!张娟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