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进“腊月门”,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在禄口街道彭福村,包团子、蒸团子、吃团子,是当地村民过年的传统。由糯米粉和红豆馅制成的白胖团子寓意着“团团圆圆”,生活幸福和满。
走进彭福村村民高宜禄的家中,村上的邻里将准备好的米粉、白糖,红豆等各种食材从家中带来,聚在一起,大家分工合作,包制团子。团子的制作过程与汤圆相似,开水烫面、揉面、分剂、再包馅,一个生团子就做好了。再将生团子压进模具,拓印上寿桃纹样,上锅蒸制15分钟,热气腾腾团子就出炉了,满屋都弥漫着诱人的米香。
彭福村村民周红香说道:“每年到过春节的时候,都有做团子这样的习俗。自己做团子也做了有三四十年了。做团子,寓意着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在彭福村,做团子不仅是在制作一道美食,更是村民们迎接新春的一个“仪式”。周红香告诉记者,彭福团子已有百年的历史。每年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包团子,直到腊月二十八。团子除了经典的“甜口”豆沙馅,还可以用油渣和青菜,制成“咸口”团子。虽然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春节餐桌上的食物也越来越丰盛,但自家做的团子依然牢牢占据着“一席之地”。包团子、吃团子传承着记忆中的“年味”,更是彭福村民对团圆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和期盼。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