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科技创新
江宁开发区这个科创“优等生”园区
科技创新多项指标连续多年
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
位列前三
江宁开发区。园区供图
何以“出圈”?
2024年1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加强基础研究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为题,头条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尤肖虎团队的科研进展。
央视视频截图
在江宁开发区,时有“出圈”的科技创新新闻。作为全国经开区中的科创“学霸”,“第一”“唯一”是深深烙在这个园区身上的成长“标签”:
❖24家企业(含子公司)入选南京市百强高企,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入选总数全市第一;
❖江宁开发区“未来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江苏省第二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这是继“全国智能电网创新型产业集群”之后,开发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获得的又一殊荣,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在不同产业领域同时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园区;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落户园区,是全市第一个国家级创新中心……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
全国经开区比拼科创实力,有高企数量、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国家级科创载体三个分项指标,江宁开发区通过实施科创森林厚植计划,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上市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最终拿到了“硬核”成绩:
截至2023年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809家,占全区73%、全市16.6%,是2020年底的2.2倍;
高新技术企业超1650家,占全市16.8%,是2020年底的1.9倍;
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06家,较2020同比增长70%以上,占全市20%;
“国家级科创载体达27家,较2020同比增长17.4%,占全市22%。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岁末年初,江苏省、南京市2023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数据接踵出炉:江苏省突破60件,南京市143.4件,而江宁开发区这项指标达到惊人的280件。
近日,南京市发布2023年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江宁开发区的“神兽”家族成群飞奔,其中,瞪羚企业117家,占全市32.7%,连续3年全市第一。累计入选“独角兽”企业5家,其中国博电子已经“毕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
为何能“赢”?
全球产业变局风起云涌
这些年
江宁开发区灵活调整“靶向”
开辟新赛道、寻找“潜力股”、
培育“新黑马”
注资南京迈得特光学有限公司,是江宁开发区“押宝”前沿产业,与企业“共赢”的案例。
2012年,姜绪木团队带着一手超精密加工的“绝活”——光学玻璃透镜模压成型技术落户江宁开发区。这个国际尖端技术不仅可以使光学仪器缩小体积、减少重量、节省材料,更为关键的是,提高了光学成像的质量。在国家重点专项研究“基于自由曲面的共体光学系统纳米精度制造基础研究”项目中,南京迈得特光学有限公司作为唯一参与研发和关键核心器件制造企业参与。
姜绪木表示,创业想成功
除了自身团队技术过硬、有资金流
还离不开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18年江宁开发区为我们注入政府资金,2020年在我们引入产业资本的时候,园区再次跟投。如今企业爬坡越坎,已成长为南京市培育独角兽。”
携手“追光”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依赖于整个生态体系的打造
近年来,江宁开发区围绕培育科创森林
打造梯次分明的企业矩阵
企业在江宁开发区创新创业,可以像逛超市一样挑选“服务”,载体大楼里密集分布着“科技服务超市”“科创金融服务驿站”“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特殊商店”。
在“科创金融服务驿站”,工作人员正在讲解相关政策。园区供图
作为南京市首批科创金融服务驿站,江宁开发区科技金融驿站整合银行机构、产业基金、产业链条、政务服务、管理咨询等多方资源,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初创—成长—加速—成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企业“下深水”探海,园区调动全部资源“贴身陪伴”,协助企业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飞渡产业化的“达尔文海”。江宁开发区营造出“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实现了与企业的“共生、共长、共创、共赢”,鼓起越来越多科技创新“探路尖兵”勇闯“无人区”的勇气,给予越来越多企业“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定力。
科技创新是勇敢者的事业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