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是春节期间的时令菜品,一道“芦蒿炒香干”也是江宁人春节餐桌上的“常驻嘉宾”。食用芦蒿讲究时节,而随着气温升高,大棚里的芦蒿也抢“鲜”上市,迎来了销售高峰。记者来到了位于禄口彭福的芦蒿种植基地,看到大棚内的芦蒿长势正旺,而蒿农们正在抓紧抢收第一茬的芦蒿。
家住禄口的芦蒿种植大户朱长松今年种植有70余亩的芦蒿,翠绿的芦蒿长势茂盛,现在他正带领着十余名蒿农在田间抓紧收割,及时供应市场。朱长松告诉记者:“今年芦蒿长势很好,每天可以供应市场1000多斤。价格也好,最贵的时候卖到10块左右,便宜的时候卖到5块左右,一亩田有15,000块钱收入。”
翠绿的芦蒿具有极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食用起来清新爽口,作为时令菜,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价格也略有上涨。在这样一个繁忙的“芦蒿季”,大棚里除了穿梭忙碌的蒿农,60岁的朱长松也撸起袖子下地赶收芦蒿。在割完了第一茬之后,等待50天的生长周期,第二茬就能上市,到端午节前后能卖到三茬左右。
只见朱长松用镰刀快速割下嫩蒿,整齐码放在一旁,进行下一步的摘叶处理。为了确保芦蒿的新鲜度,刚收割的芦蒿及时盖上了薄膜,等待打包和运输。朱长松告诉记者,现下芦蒿收割忙,每天每人要收割芦蒿200斤左右。这批芦蒿主要销往天印山、溧水和高淳,而这样的“芦蒿季”将持续到正月十五。
通讯员:张小霞 陶鹏
记者:王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