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机械臂、无人机……江宁学子“玩转”人工智能课堂!
2024-05-14来源:
00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来,人工智能也“火”进了中小学。不少学校纷纷开设丰富多彩的人工智能课,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和兴趣,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在江宁,有一所学校入选南京市人工智能试点校,一起去探访这所学校的人工智能课堂。

在江宁高级中学,智能机械臂、智能驾驶、机器人等课程正火热开课中。

绿灯路口停车等待、灵活地躲避障碍物、将物品搬运至指定位置……经过高一学生周子济和同学的不断调试、测试、编程等操作,轻松“拿捏”智能车行动轨迹,让它顺利地穿梭在赛道上,完成直行、转弯、避障等任务。

“耶!太棒了!”几节课程的学习后,高一学生陈子函操控的四足仿生机器人有了很大的进步,成功完成了爬坡动作。这也让陈子函深刻地体会到了人工智能的魅力。

熟练操作机械臂抓取指定色块放置目标位置。智能机械臂课程上,学生可以在搭建和游戏中学习人工智能、机械原理等知识,建立对机器人及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用的初步认识。

在试飞区,伴随着急促的嗡嗡声,一台无人机缓缓升起,在学生们的控制下快速飞跃障碍、穿过圆环,完成一系列指定动作。在智能无人机课程上,孩子们实现了“飞手”梦。







把准“风口”,种下“AI梦想”种子!江宁高级中学常态开展科技类实践近10年时间,今年以来,学校重点打造未来科技学习中心建设,不断创新与丰富科技类课程。在原有“VEX金属机器人”“无线电测向与定向”课程的基础上,有开发了“智能机械臂”“AI上Yansee”“创客工坊”“智能无人机”“玩转形空板”等校本课程,更好地培养高中学生运用“科学思维、科技知识、技能方法”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据了解,学校面向高一学生,利用每两周开设一次人工智能校本课,指导学生学习操作系统、编程基础、算法设计、机器学习、VR虚拟技术等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从简单的机器人走向人工智能,从制造走向智造,从实践探索走向理论提升,以项目化学习为主要载体,通过项目设置,形成项目组,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协同学习、创新创造。

江宁高级中学还充分利用江宁大学城的高校资源和各高校专题合作多个研学班。同时,学校开设了专门的竞赛训练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人工智能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培育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必要方略。近年来,我区不少中小学校积极开发相关教学课程,加强人工智能教学内容,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助力江宁教育高质量发展。东山高级中学、竹山中学、齐武路小学、未来科技城小学等多所学校获评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培育校。

记者 陈敏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