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之滨到天山脚下,跨越4500公里山海湖泊,援疆的纽带让南京江宁与伊犁特克斯亲密“牵手”。
一座座对口援建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一个个凝聚深情的民生工程陆续投用,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援疆账单持续加码,一条条独具特色的产业链逐渐形成……第十一批南京江宁援疆组对口支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一年多来,大家满怀豪情担使命,接续奋斗再出发,用心用情谱写援建新篇章,对口支援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这一年,江宁援疆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论述,出色地回答了“来疆为什么?援疆做什么?离疆留什么?”的时代之问。
江特情:锚定五大工程20项行动
搭载援疆“快车”,助推乡村振兴。作为援疆资金扶持下建设的全疆首个基层供销社,特克斯县喀拉托海镇供销社农牧产品惠民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进入扫尾阶段,这个以农牧产品流通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着力构建集采购、仓储、运输、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全方位农牧产品服务平台,将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对于对口援疆工作来说,更是产业援疆的“强引擎”和“助推器”。
组建招商小分队,前往多地开展全域旅游推介会,并与21家旅行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特克斯县(江苏)招商引资推介会”上,4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框架协议,签约总额1.82亿元;连续举办四届“特克斯牛羊节”线上直播活动,充分发挥直播电商优势,打造消费新场景……在“有风景的地方”嵌入“新经济”,把“好风光”变成“金饭碗”,这是江宁援疆干部助力特克斯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
一体谋划、一体实施、一体推进,在新起点上全力把对口援疆做得更好。今年初,江宁第十一批援疆组锚定省前指“苏韵伊情”五大工程实施意见,主动融入特克斯发展大局,细化推出了五大工程项目20个行动计划,探索对口支援特克斯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心连心:尽所能及所需结硕果
“以前种牙得去伊宁市,一来一回就要折腾上大半天,现在家门口的医院就可以种牙了,不用来回跑,很方便。”在江宁援疆医疗专家的帮助下,特克斯县居民段凤云完美解决了牙齿“缺”憾。
协助成立特克斯县口腔科种植牙中心是医疗援疆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6名“组团式”援疆医生联合一批柔性引进医疗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8项,填补县域内多项医疗技术空白;发挥后方医疗资源优势,建成远程会诊和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让特克斯群众享受江宁三甲医院的诊疗服务;特克斯县阔克苏乡和马场合并中心卫生院项目也将于今年完工,进一步改善当地群众就诊环境……在江宁援疆组的努力下,“江特医家亲”的工作品牌愈发闪亮。
在教育领域,江宁援疆组立足区域实际,积极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支援,投入援疆资金1.3亿元,建成特克斯县江宁实验小学及幼儿园,进一步改善教育环境。该项目是江宁区援建的继特克斯县高级中学和特克斯县江宁初级中学后的第三所“交钥匙”项目学校。装备一流的室内体育馆,温暖贴心的空气交换机,触控式教学一体机,开创了众多“全州唯一”,也让师生家长幸福感拉满。
围绕特克斯所需和江宁所能,出实招、见实效。教育、卫生、住房、旅游等一批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项目,在特克斯县遍地开花结果。2023至2025年间,民生工程投入计划占援疆资金比例90%以上。
绘“疆”来:铿锵奋进谱新篇
错落有致的房舍、布置一新的房间、配套齐全的牛羊圈……近日,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喀拉干德村村民玛合布扎•居马拜一家搬进了新居,她在朋友圈里晒起了自家的幸福生活。
为了让泊勒坎片区群众告别泥石流、洪水隐患,在援疆资金和各级政策支持下,喀拉达拉镇自然灾害区移民安置项目仅用时4个多月时间就顺利竣工投用,22户村民将于年底前陆续搬进新居。“党的政策贾克斯,援疆朋友贾克斯!”是村民发自内心的感激。(“贾克斯”在哈萨克语中意为“好”! )
江宁援疆组实施了一批又一批改善民生、造福群众的援疆项目赢得了八卦城里一张张百姓的笑脸,走进了天山儿女的心坎上,绘就了一幅看得见、摸得着的兴业富民援疆新画卷。
在这条横跨祖国东西的轨迹上,江宁对口支援特克斯的干部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首架旅游包机、首趟千人专列开进特克斯;打造全疆唯一的全县域眼健康保障工程;首批开通21个“跨省通办”社保业务……
如今,天山北麓高质量发展气象浩荡、喜人变化随处可见 ,江宁援疆人正留下他们担当作为的铿锵脚步和务实重干的深深足迹。
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