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第3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上午,江宁区心理学会(江宁区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在江宁街道小江乐宁康复驿站举办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省际校地文明实践伙伴”主题活动,探索“宁马一体化”框架下,与驻马鞍山高校共同开展精神障碍社区的志愿服务合作,发挥彼此专业优势,合力推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
活动现场,区心理学会、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工学院代表分别从精神障碍健康服务的发展与管理、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团队搭建等方面进行交流。随后,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文明实践服务“微访谈”中,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患者和家属代表、区内外志愿者代表、工作人员代表等分享了助人自助的温暖故事。
小江乐宁康复驿站志愿者王渝舒说:“我现在是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研二的一名研究生,在这里做服务已经有一年了,主要负责绘画还有艺术疗愈方面的课程。我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去帮助服务对象。”
小江乐宁康复驿站服务对象王靓则表示:“这边驿站提供心理指导,还有好几种课程,有群体辅导,有老师现场根据情绪变化给予一些辅导,还有功能疗愈、中医养生、八段锦,课程比较丰富。感谢小江乐宁给我们的帮助,我感觉到这边来就像在家里一样。”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重要指示精神,我区积极探索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已在东山街道和江宁街道建成并运营了2家省级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示范点,并成功打造出具有江宁特色的“小江乐宁”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标准化服务品牌。在患者用药安全与营养健康指导、患者文化娱乐辅导、患者身心监测与专业护理、患者康复技术教育、患者亲友喘息服务等方面,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提供助益。
江宁区心理学会副理事长陈沛然告诉记者:“目前,江宁街道这个站点服务的患者大概 有20人,然后依托这个站点,我们还会辐射带动全街道的20多个社区,上门提供健康促进的宣教类服务,我们还会开展一些远程的、定期的精神卫生关怀。”
记者:王茜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