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伟大变革浪潮扑面,站位南京经济体量最大、人口集聚最多板块,江宁以超常规力度、不寻常作为竞逐探路潮头。去年,江宁一年完成改革126项。今年上半年,83个年度省市重大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热辣滚烫的建设场景背后,作为江宁改革门面之一的全链审批,持续迸发现实生产力。

高位谋划源于使命在肩。江宁是南京全市改革发展排头兵,今年共承担了17个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6个市对区下达改革事项,另有20项区级重点任务和92项园街部门自选事项。
既当“国家队”勇闯“无人区”,又领“地方军”深耕“自留地”,江宁坚持用改革卷答好发展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嘹亮号角,必将全面激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动能。”江宁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全会精神,奋力勇当南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开路先锋。


今年6月,东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公布年度第一批立项项目,来自集成电路学院、物理学院等4家院系的无创连续脉搏血压监测仪等5个项目,获得总计130万元的支持资金。早些时候,该中心通过了省概念验证中心实地考察,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建设承担高校成果市场化关键环节的概念验证中心,是江宁区开展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2022年获批建设以来,这项试点捷报频传:国内首个6G概念验证中心试验场完成建设,5G高精度定位等5个“拨投结合”项目公司落地注册。

一项国家级改革试点
连接着实验室和生产线
也切中了江宁区培育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要害
集聚1个国家实验室基地、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4所驻区高校,平均每天新增60个科研专利授权,这样的原始创新热度,如何转化为产业创新高度?
一个月前的江宁区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上,“打造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先行区”的最新定位,指明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以紫金山实验室、紫金山产业集团、紫金山科技城“三次方”为总牵引,探索“高校院所主导科研成果转化、企业主导科技创新合作、政府主导科创生态优化”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勇当科技创新发展的“开路先锋”。

另一项国字号改革——国家首批碳达峰园区试点,去年底落地江宁开发区,为南京唯一、全省唯二,要与省内的苏州工业园区、省外的合肥高新区等同台竞技。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获批半年多来,从全国首套工业园区能碳虚拟电厂、南京首个国资载体光储一体化项目,到南京首个光储超充放(V2G)交能融合示范站、南京市首个绿色发展专项政策,一批绿色应用场景和顶层设计接连出炉,多项首创不断释放示范效应。

承担试点的江宁开发区,是国内少有不含钢铁冶金、石油煤炭、化学化工等重工业,结构优、效益好、消耗少的园区。经多年的转型跨越,园区打造了绿色智能汽车、智能电网为代表的创新型制造业集群。

7月17日,长安马自达首款新能源汽车MAZDA EZ-6在南京工厂下线,这家扎根江宁近20年的传统车企,在合资品牌新能源转型中快人一步、拔得头筹。

龙头企业引领升级,作为我省整车生产基地之一的江宁区,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转型。既有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上汽大通等整车企业,又有爱尔集、法雷奥等零部件企业,还有极星科技、福特等设计研发中心,千亿级产业由此向价值链高处攀登。

13时14分打入的一条政务热线来电,反映某小区门口有石块掉落;13时31分,责任单位收到派单;13时36分,工作人员到场处置;14时41分,问题解决,现场图片回传。在江宁,城市治理可以在云端跑通,市民诉求的处理速度以分钟计。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