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宁高新区,有这样一家科技型民营企业,牵头建设了全国重点实验室,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混凝土外加剂领域攻克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成功运用到诸多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中,这家企业就是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博特)。
去年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试运营。这是继港珠澳大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成的又一超大型交通工程,在全球首次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攻克了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深中通道前期论证和建设过程中,苏博特技术团队承担和参与了多项专题研究工作,形成的触变稳健型自密实混凝土化学外加剂技术、高抗裂海工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外防护技术,以及《海工明挖现浇隧道混凝土收缩裂缝控制指南》等标准规范成果,全面应用于深中通道工程建设,保证工程顺利完工。
作为领先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供应商,苏博特是混凝土外加剂行业龙头企业,主营混凝土外加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混凝土外加剂、防水与修复材料、交通工程材料、石膏基材料、不锈钢管道、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等领域形成了科研开发、规模生产和专业化技术服务的完整体系,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行业榜首。
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更是企业发展的力量之源。发展过程中,苏博特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支撑,将构建新型科研创新机制、培育优秀科研团队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公司发展的落脚点稳步推进。
目前,苏博特拥有专职科研人员200余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获得者等,形成专业配置齐、年龄结构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团队。研发团队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在院士领航下,我们制定了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结合的研发战略,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理念,以行业和工程实际需求为导向,基于跨学科交叉融合,坚持‘理论从实践中来,技术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研发思路,形成了兼具学术理论深度和产业落地转化能力的研发特色。”苏博特副总工程师杨勇介绍说。
去年,苏博特牵头重组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江苏建科院、东南大学,形成了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工程材料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材料开发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无缝衔接,努力打造成为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技术策源地”。杨勇介绍说,该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注重开展自立项目的研发,例如,围绕行业的低碳发展需求,正在研发新一代低碳混凝土,以减少混凝土整体的碳排放量,促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同时,融合AI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发工程材料从多目标设计到服役性能监测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决策数据平台,推动行业由传统经验试错向数据智能驱动的转型升级。目前,已有相关技术开始落地转化。
在院士为核心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带领下,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行业领先科研平台,苏博特在土木工程材料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国产土木工程材料由跟跑到领跑的技术跨越。近年来,苏博特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围绕建筑材料绿色化、高性能化和长寿命化开展重点攻关研究,开发了环保节能型混凝土外加剂,解决了大掺量工业废渣混凝土制备的技术难题,使混凝土材料的碳排放量降低30%—50%;开发了强度可达200MPa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攻克了混凝土开裂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可使混凝土的不开裂保证率超过95%;发明了 “隔-阻-缓-延”成套技术,混凝土的耐久性提升3倍以上,可大幅延长工程结构的服役寿命。企业成果大规模应用于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田湾核电站、无锡太湖隧道等高铁、桥梁、核电、水电等一大批国家和地方重大工程,并跟随“一带一路”步伐走出国门,服务海外重点工程,以一流的产品和独特的“顾问式技术服务”为中国品牌赢得良好的口碑,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杨勇表示,未来发展中,苏博特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聚焦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市场前沿需要,专注于土木工程材料事业的发展,推进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产业的绿色化进程,为“双碳”目标实现持续贡献力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通讯员:戴苏杭 江高轩 记者:林奇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