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侦探”一样持之以恒地去寻找科学的真谛?和世界顶尖学术大师交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4月16日上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来到中国药科大学,为该校师生作了题为“科学中的美好生活”的讲座,分享了他几十年来的科研成果和人生感悟。
迈克尔·莱维特教授1947年出生于南非,是国际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最早开展DNA和蛋白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生物学学者之一,他构建了世界上首个酶类反应的计算机模型。凭借突出贡献,2013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
莱维特教授介绍了其从事的蛋白质模拟基础研究在抗体设计及生产上的作用。他开发的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和软件为抗体生产公司设计优化人源化抗体和临床治疗提供了帮助,在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一定贡献的同时,也给医药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他开发的一套针对人体蛋白质结构的计算方法,将帮助人们更好地从分子层面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为新型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莱维特教授表示,自己年轻时遇到了不少对他产生重要影响的导师,让他获益匪浅。导师们时常告诫他,应该有更多的想象力、打破约束,这样才会有更大的突破。正因为有了这些榜样,他才有了现在的成就。因此,他也愿意拥抱热爱科学的年轻人,乐意成为他们的引路人。
莱维特教授坦言,他的一生和科研事业紧密相连,而科学研究的最终意义就是寻求真理,科学研究者要像“侦探”一样,持之以恒地去寻找科学的真谛。他给药大学子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要充满热情,二是要坚持不懈,三是要独具一格,四是要亲切善良。
报告会前,莱维特教授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在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合成多肽药物发现与评价工程中心”成立Michael Levitt诺贝尔奖工作站,开展学术互动和协作,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打造国际多尺度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和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