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国家人社部向社会发布了13个新职业。其中无人机驾驶员这个新型职业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农民报名学习无人机驾驶证,有了证以后,一年可让他们新增近十万元的收入。
这不,来自宿迁泗洪的村民屈立山在谷里街道承包了500亩田,是一个地道的水稻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之前500亩水稻人工打一次药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每年一到打药时节,雇人都是一件烦心事,人工不好找,费用还贵,但现在使用无人机喷药不仅省时省工省药,不会伤到苗,几十亩地用不了1小时就喷完了。
屈立山说:“现在都是科学种田,有高科技了,用上无人机打药了,一个无人机最起码要抵到50个人打农药。” 一边介绍着,屈立山一边和同伴检查着植保无人机。在加装好电池和药水后,屈立山娴熟地操作操纵杆,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无人机在稻田上方两到三米高的空中来回穿梭“喷云吐雾”。屈立山说,千万不能小看这台无人机,它装有智能芯片,具备自主智能作业功能。通过手机校准、定位后,无人机先是沿着田埂飞一圈,将田块形状列成多个点,自动规划航线喷洒农药,一箱药水喷完后,自动返航,加药后自动回到上一次断喷位置继续喷药,无需人工操纵,且不会重喷、漏喷。
以前用人工打一次药需要7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药水喷的还不均匀。现在智能化的设备基本能够避免人工作业的弊端,500亩土地打一次药只需要半天左右的时间。
屈立山说,以前他也使用过无人机,今年得知无人机驾驶员成为新职业后,他就动了心,花了3万5千多元,购买了一台新式的植保无人机,经过专业培训后,现在附近的种植大户都请他去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