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让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不失学”,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获得感。今年79岁的刘维保,是一名有着30年教龄的中学教师,他亲身经历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1972年之前,刘维保一直是生产队队长。当年横山村开办联合中学,因为上过中专,32岁的他成了横山上庄联中的一名民办中学教师。据他回忆,那时候学校老师寥寥无几,那时候没有房子, 只能把老庙拆掉,盖了三间房子当做学校教室,学习条件相当艰苦,他一个人教四个班,上四门课。
在那时候,当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们上课,还要带着他们参加生产队劳动,虽然条件艰苦,但刘维保毫无怨言,一心扑在教育上。多年来,他帮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筑牢知识的翅膀,顺利升入高中,让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刘维保印象最深刻的是85届有52个学生,39个学生考上陶吴中学,其他的学生有考上江宁县中、江宁卫校……升学率1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1985年,国家正式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充分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标志着教师在中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极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这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性节点,中小学教育经费增加,经费来源增加,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也就是在这一年,刘维保从一名乡村民办教师正式转为公办教师,工资也从最初的挣工分,到了每个月发45块钱的固定工资,他家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同时,学校面貌、教学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横溪教育资源的不断整合,横山村里的联合中学早已消失;从2000年开始,村里的学生就全部到横溪集镇就学了,校园美观大方、设施齐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新建的横山小学,现在成了村里的老年学校……
年近八旬的刘维保尽管早已退休,但他仍然秉承初心,始终关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积极在家乡参与关心下一代和老年人教育工作。他婉拒了别人的高薪聘请,带着妻子一起寻访了横山境内的革命遗址、历史遗迹等,收集红色故事,并整理汇编成册,将来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材。
谈起家人,刘维保一边翻看着全家福,一边感叹着日月如梭。每当说起自己的子孙,他和他老伴儿的脸上都会露出幸福的微笑。他告诉我们,如今,儿孙们各自有了安稳的工作,他会继续发挥余热,为家乡、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