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上午,2022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集中展示了全国文化科技创新性成果,我区13家企业带来的文化科技展品精彩亮相,充分展示全区文化和科技产业在元宇宙产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本届融交会江宁展区总面积216平方米,以“漫游宇宙 云游江宁”为设计主题,设置了“复刻千年文化江宁、包罗万象数字江宁、绚丽多彩美丽江宁、多元协作智慧江宁”四个板块,我区13家企业带来了数字修复、行业应用无人机、元宇宙消费新场景等一系列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产品,结合智能AI、VR等多媒体设备,营造互动氛围,打造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的未来宇宙空间。
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对经过数字修复和3D打印修复的南朝石刻,作为华夏雕塑艺术瑰宝,初宁陵石刻遗存独角麒麟、双脚天禄,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贵的文物,麒麟科创园管委会邀请南京邮电大学的专家团队开始进行数字修复,耗时一年,让这对南朝石刻穿越1600年时空,以本来的面目呈现在大家眼前。
牛首山、泓众电子科技、次元边界展示了企业营销和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在文旅板块的应用。景区AR视频、汉服文化、文创产品以及线上游戏互动,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美丽新江宁;小视科技、青吕网络展示了智慧视觉全场景生态以及包罗万象的智慧城市视觉中枢等前沿技术。昀光科技、拓攻机器人等五家企业向大家展示了元宇宙与新消费的结合、各类机器人、无人机以及数字技术和智能硬件设备。
展会现场,一个四处“溜达”的机器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南京苏京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司子君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是我国第一台入驻国家高铁机房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它的机身搭载了多种不同的传感器,头部是一个360度万象旋转摄像头,可以现场环境进行自动化的采集,比如说像现场的气体检测、温湿度检测、人流密度等。这类机器人主要应用在轨道交通、电力、水利等领域,以及各类工业场景。
近年来,江宁区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区文化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其中规上文化企业190余家;2021年,江宁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66.66亿元,营业收入达549.24亿元,增加值占比GDP比重为5.93%,位居我市前列。
记者:王妍
热门评论